塔江軍艦的真正作戰用途為何?

杜礎圻 Tony
Jan 28, 2021

2020年12月15日台灣的塔江軍艦在宜蘭蘇澳龍德造船廠下水。塔江艦是「迅海計劃」的成果,2014年首艦沱江艦下水。經過6年的服役驗證,台灣海軍以獲得的經驗修改後續艦型,在能力上作出取捨,以達到性能上最佳的平衡。

塔江艦比沱江艦有不少不同之處。沱江艦一直被外界批評艦體相比起要搭載的裝備來說太小,導致水線過低,影響適航性。所以塔江艦把排水量增大要685噸,比沱江艦的600噸大。在裝備方面,沱江艦原本頗具野心,裝備雄三及雄二反艦飛彈各八枚,還有2座魚雷管及可變深度聲納,兼備反水面艦及反潛能力。但這樣多的裝備令這麼小的船體過重。因此,塔江軍艦的排水量雖然增大,但反而減省了反潛裝備及兩枚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另加裝16枚海劍二型防空飛彈。

塔江軍艦在能力上作出取捨,以達到性能上最佳的平衡。

塔江艦採用雙船體設計,在相同排水量下甲板面積大增,可以比正要取代,噸位差不多的錦江級巡邏艦攜帶更多反艦飛彈,火力大幅增加。航速方面,塔江艦雖然比沱江艦有所減少,但極速依然可達每小時38節。防空火力方面,除了原本的方陣快炮外,還計劃加裝兩組八聯裝的海劍二防空飛彈。不過,海劍二經歷多年的研發還沒有完成,是否可以趕及明年塔江艦成軍時服役還是未知之數。匿蹤性能方面,雖然外型有匿蹤設計,但對比起瑞典的偉士比級巡邏艦要差得不少,畢竟76公厘炮塔及方陣快炮的雷達截面積的也不少。

外界一直給予沱江艦及塔江艦為「航母殺手」的稱號,認為它們攜帶的反艦飛彈數量多、航速高及艦身匿蹤等特性足以威脅中國大陸的航空母艦。但其實他們是否真的「航母殺手」呢?它們的真正作戰用途為何呢?

首先,如果台海發生戰事,塔江艦很少機會可以與中國大陸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接戰。這是因為純粹就攻擊台灣而言,中國大陸根本不用出動到航空母艦。目前解放軍空軍的戰機都有足夠的航程來攻擊台灣,即使要攻擊台灣東部,也綽綽有餘。因此大陸根本不需要用到航空母艦來攻擊台灣。在戰時,大陸的航空母艦角色主要是阻止美國的航空母艦來支援台灣,所以應該可能部署在台灣東部的西太平洋海域,或者部署在東海及南海以阻止美軍或日本自衛隊來支援。部署的海域都會遠離台灣本島。大陸的航空母艦最多只會支援兩棲登陸船團作登陸台灣的準備。這樣一來,以塔江艦約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很可能都達不到大陸航空母艦部署的海域。

雄風三型飛彈是塔江軍艦能否擊沉航空母艦的關鍵

如果真的與大陸航空母艦戰鬥群接觸,那塔江艦的確可以對其產生威脅。匿蹤的艦體與強大的火力,都有助於塔江艦接近中國大陸的航艦戰鬥群,並在傾瀉火力之後高速回去。但中國大陸的輕型護衛艦艇眾多,其航空母艦在近海活動時必定有龐大的護衛艦艇。雖然大陸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不多,但也可以得到空軍的支援,必定有大量的戰機掩護航艦戰鬥群。雖然說塔江艦有匿蹤性能,但是否足以令到它們可以接近到航空母艦的200公里範圍,這就有點困難了。而且塔江艦只配備四枚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對航空母艦的威脅不…

--

--

杜礎圻 Tony

把研究軍事、國際關係及歷史視為終生興趣及目標。希望以自己的知識及見解貢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