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方為滿足陸軍「快速機動」作戰要求,提供聯合兵種營具備跨區增援、快速打擊能力,在2019年以代號「獵豹專案」編列7億7884萬元,用雲豹8輪甲車的M2樣車為基礎,研製2輛M68A2 105公厘輪型戰車,全案預計從2019年到2023年間,以5年時間完成兩輛原型車研製。
本來軍備局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研製案時程為2019年為武器系統規劃、料件獲得及專業訓練;2020年為系統整合、技術指導;2021年為整合測試;2022年2輛戰砲原型車進行研發測評;2023年為初期作戰測評。
早在2007年的台北航展,雲豹105mm炮車已經亮相,但直到2019年才落實計劃。台灣方面曾經試驗以CM-11勇虎式的M68A1 105mm主炮裝上雲豹裝甲車,但因後座力太大而作罷,改為引入美國的M68A2 105mm低後座力火炮作授權生產。而M68A2也是美國史崔克M1128機動炮車的主炮。
原本按計畫, 雲豹輪型炮車的戰車砲、砲塔與射控系統是由中山科學研究院「勇武計劃室」負責,原打算以商購方式向美國沃特夫利特兵工廠(Watervliet Arsenal)採購兩門全新的M68A2 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但因該工廠拒絕只出售兩門火炮而解約,中科院與軍備局只好啟動自製方案。
軍備局2021年啟動自製105公厘戰車砲方案,202廠年底以1億1千萬元預算進行砲管自緊設備機具性能提升,經國內外三家廠商競標後,由義大利廠商得標,全案預定在2022年底可完成翻新的性能提升的驗收工作。至於砲管的來復線(膛線)加工機,經評估原有的設備不符合翻新,採新購案並透過國際招標,有兩家歐洲廠商投標,最終由瑞士廠商得標,新購的砲管膛線加工機預定2022年底抵台。
根據國防部相關報告指出,輪型戰車的後座力已大幅降低至20噸,並採用M68A1(105公厘)主砲,首輛樣車於今年3月完成組裝,9月完成第2輛樣車;其中,首量測試僅5項待改進,37項合格。據了解,輪型戰車規畫2024年開始量產,其中,陸軍採購222輛,海軍陸戰隊60輛,共計282輛。
為大幅降低主砲後座力,據指出,輪型戰車採用202廠低後座力制退復進機,後座力大幅降低40噸,由60噸降為20噸;此外,202廠研製的鎢心穿甲彈,穿甲效能至500公厘均質鋼板,可擊毀中共63A式水陸坦克,以及05式兩棲突擊車。
2022年12月底,雲豹輪型炮車完成研發測試,還以最困難的「行進間對運動目標進行射擊」作為成果展示,精準命中目標。軍備局將在今年執行「初期戰術測評」後,由陸軍評估「小批量」量產該款戰車,但為降低被敵人偵搜度,車身高度將降低30厘米,藉此提升戰場存活率。
不過,雲豹炮車主炮籌獲過程的轉折,卻很像很有問題。簡單來說,這即是有自製轉向外購,之後再轉回自製。而從2021年外購失敗,到現在完成了招標、交貨、生產及完成測試只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實在有點快到令人難以置信。而如果自製低後座力105mm火炮是那麼容易,為什麼當初嘗試自製的時候不採用這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