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近期中國海軍有大量的新型艦艇下水,計劃建造三艘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已有兩艘下水。但在075型兩棲攻擊艦還沒有服役的時候,已經傳出另一級的兩棲攻擊艦076型已經開將開始建造。關於076型的設計在大陸已經傳得沸沸揚揚,有一些網媒更作出了其性能及戰術定位分析。
總括來說,一般認為076型的排水量比075型大,應會達5萬左右,而且會配備兩具電磁彈射器及斜角甲板,而且也可以搭載無人攻擊機。如果屬實,076型攻擊艦將會是世界首款配備彈射器的兩棲攻擊艦。在執行兩棲攻擊任務時,艦上會配備20多架直升機及5架殲15。殲15可以為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支援。而不執行兩棲任務時,076型可以搭載20架左右的殲15。其實,與其說076型是兩棲攻擊艦,倒不如說是配備登陸船塢的中型航空母艦。畢竟有彈射器及斜角甲板等等都已經是航空母艦的特徵。
076型這種獨樹一格的設計,究竟是好是壞呢?其實076型這樣的設計是想一艦兩用,但以中國的情況來看,這種設計注定失敗。
為什麼076型注定是失敗的設計呢?關鍵在於艦載機的傳統起降。的確,美國的兩棲攻擊艦配備戰機,但無論是以前的AV-8B還是現在的F-35B,都是垂直升降的戰機。美國的兩棲攻擊艦甲板有足夠的空間讓戰機在一邊作垂直升降,另一邊作直升機的起降作業,準備向岸上投射兵力。可是,076型搭載的殲15用傳統方式起降,起降時會佔用整個甲板的位置,根本沒有空間讓直升機作業,這樣相當不方便。在進行兩棲登陸時,076型要把殲15的起降及直升機起降的作業完全分開,在操作上受限很多,彈性很低。
另外,排水量五萬噸左右的航空母艦在操作效率上較低,這已經被美國多年的操作經驗所證明。美國在70年代曾經計劃採購一款名為CVV的中型航艦,排水量5–6萬噸。當時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朱瓦特上將主張發展便宜的艦艇,以增加艦艇的採購數量。當時美國海軍希望以這種較便宜的中型傳统動力航空母艦取代核動力超級航艦,以增加航艦的數量。可是,在70年代後期CVV的預計造價為15億美元,而性能好很多的尼米茲級則為24億美元,而如果重新建造性能也比CVV優越的甘迺迪級航空母艦,造價只是比CVV多1億美元。最後CVV在列根執政時取消。總結而言,中型航艦比超級航艦的戰力減幅要比造價減幅大,並不化算。
排水量42000噸的法國航空母艦戴高樂號雖然可以搭載30–40架疾風M型戰機,但如果體型較大的殲15要搭載於類似排水量的航艦上,數量必會大減。據估計076型如果主要搭載殲15的話,可以搭載20架左右。
可是,076型還要搭載登陸部隊裝備及配備船塢,佔用大量船體空間。本來中型航艦的作業空間已經較少,現在還有大量空間被佔用,航空作戰的效率只會更低。076型兩棲攻擊艦這種把兩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