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前向美國購買108輛M1A2T主戰車,將成為台灣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對此,大陸很多媒體及網民都說M1A2T敵不過解放軍的99式,甚至是96A式主戰車。
那些人主要的論點是台灣雖然買了M1A2T主戰車,但是購買來配套M1A2T的彈藥只是KEW A1翼穩脫殼穿甲彈,不能擊毁96A式主戰車的正面裝甲,更遑論99式主戰車。那實情是怎樣的呢?
KEW A1是美國出口的主要戰車穿甲彈。美軍自用的是M829衰變鈾翼穩脫殼穿甲彈,但因為衰變鈾有輻射而且配方是機密,美國從未出口。KEW A1是把M829彈藥的衰變鈾彈芯換成鎢合金,其穿甲能力大約可在2公里外穿透相等於550–560mm的均質裝甲(RHA)。這樣的穿透力比不上M829A1,但比M829好。
而大陸解放軍的96A式主戰車的炮塔正面裝甲可防護2公里外穿甲威力達700mm RHA穿甲彈的攻擊。所以台灣M1A2T在2公里外發炮是擊不穿大陸96A式戰車的炮塔正面裝甲。所以大陸媒體就認為M1A2T是敵不過96A式的。
不過,一般主戰車之間的交戰距離只有1公里。而以台灣的地形來說,戰車之間的交戰距離很難有2公里。這是因為台灣缺乏大平原,而且城市化程度高,很容易有東西阻擋戰車炮的直線射擊。只有在如歐洲平原及沙漠等開闊環境才可讓戰車在2公里的距離接戰。而在1公里的距離上,M1A2T便能夠擊穿96A式的炮塔正面裝甲。不過,700mm RHA 只是96A式的基本裝甲能力,如果加上如FY-4等反應裝甲,防護能力會有所提升。所以,KEW A1就算能在實戰中擊毁96A式的炮塔正面裝甲,但都不是容易的事。
不過,由於設計理念不同,解放軍的主戰車兩側的裝甲較弱,讓台灣的M1A2T有可乘之機。以99式為例,99式戰車是解放軍在1990年代參考俄羅斯T-72戰車所發展出來的,基本思跟俄國一樣,盡可能縮小砲塔(降低被彈面積),複合與反應裝甲集中在正面,側面主要靠反應裝甲防護。這是因為俄羅斯戰車主要設計在開闊平原作戰,戰車主以正面對敵,側面反應裝甲能抵擋步兵的反擊就可以。
美製M1戰車則不同,由於將彈艙設於砲塔尾部,其複合裝甲會從側面一路延伸到側後方來保護彈藥,令到其的防護較為全面。這樣設計的戰車較適合地形複雜的戰場,因為森林、城鎮及山區等地形都會迫使裝甲部隊拆成多個小部隊前進,與敵軍戰線交錯,而導致側面被攻擊的機率較大,所以側面的防護也必須注意。這也是M1A2的車重比99式為重的原因。
而台灣本島的地形複雜度也很高,即便是最開闊的嘉南平原,也是布滿水田與魚塘,限制了戰車的行動,能讓裝甲大部隊展開決戰的地形是少之又少,顯然比較適合M1這種防護較全面的設計理念,這也是為什麼M1A2T能成為台灣陸軍反擊裝甲矛頭的原因。而在這種地型之下,解放軍戰車的側面也會經常曝露在台灣陸軍的火力之下。
不過話說回來,KEW A1穿甲彈在美軍的穿甲彈中穿透力的確是比較差的。在美國提供出口的穿甲彈中有KEW A1及KEW A2,KEW…